财政学系教师赴慈溪市调研家庭农场

为深入了解家庭农场的财政支持政策,9月3日,财政学系8位教师和1名学生在慈溪市财政局和农业局开展为期一天的调研。
为防止土地荒芜、劳动力流失,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慈溪市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截至2012年底,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场达1030个,其中100亩以上的超过半数。政府给予家庭农场一定的扶持和引导。例如,对50亩以上规模的农场给予每年每亩40元的财政补贴;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户向当地农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提供财政担保,目前已形成了1.4亿元的贷款规模;为维护农场经营的稳定性,凡满足五年流转期的按每年每亩150元(大于五年按每年每亩210元)的标准进行一次性补助。
师生们实地察看了“龙山镇甬丰蔬菜种植场”和“掌起镇横线果蔬农场”。甬丰蔬菜种植场的胡志勇场长,自2002年开始承包土地种植蔬菜,现已扩增至800亩土地,主要种植菠菜、西兰花等出口蔬菜,还有葡萄、白瓜等水果,除却必要的成本,种植环节上每年获得的净收益为80万元左右,他还拥有一个粗加工厂,用以加工和包装出口蔬菜,这也带来一定的收益。横线果蔬农场的吴宏华场长是在过去跑收购建立稳定销货渠道的基础上,承包土地经营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菠菜、水蜜桃等,产品以出口为主,也有自产自销。
当前,家庭农场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一是劳动力雇佣紧张,各个农场都是劳动密集型的,长期雇佣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生产劳动,果蔬旺季时会遇到“用工荒”;二是农资投入成本越来越大,尽管农业税早就免除,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国家拨付的每亩34元的农资综合补贴只是杯水车薪;三是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够,家庭农场的自然风险较大,尽管政府针对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实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但是,补贴种类过少、数额也有限;四是市场拓展非常困难,如菠菜、西兰花,大面积收割之后加工成调料,主要出口到日本,但是,日方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产品产量有比较准确的估算,经常打压调料价格,国内还面临山东、福建等地农场的竞争,价格联盟难以形成。
这些问题引起了师生们的兴趣,纷纷从市场竞争、财政体制、规模经营等角度进行讨论。并表示,过去习惯于关注宏观财政政策,今后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接地气”上,去关注和研判微观财政政策。
(周云青朱柏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