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国际化指数(BII)发布

发布日期: 2017-09-26 来源:xzbgs 31

     2017923日,《百舸争流——驰骋国际市场的中外资银行》在京发布,该报告由3044永利集团最新链接俞洁芳副教授与管理学院贲圣林教授共同主持,团队核心成员包括顾月、王艺林、张竞文、李格格等多位来自3044永利集团最新链接和其他兄弟学院的优秀学生,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3044永利集团最新链接金雪军教授、王维安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

《百舸争流——驰骋国际市场的中外资银行》是该团队的第三期研究成果,相关系列报告均以银行国际化指数(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简称BII)的构建和解读为核心内容,力求帮助银行明确国际化地位、明晰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挑战与机遇、提供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性建议。团队前两期研究成果《2015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2016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对标国际一流》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次发布也受到了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报告选取了49家全球银行参与BII测评,既包含资产规模庞大的跨国银行、也囊括初步落子海外的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从欧美至亚非,涵盖范围广泛,通过各类银行对比得出五大核心结论:

1. 全球银行业国际化水平稳定,近两年略有调整

欧美国家跨国银行多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国际化浪潮澎湃之时大规模开展跨国活动,进入21世纪国际化水平趋稳,且受到近年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国际化战略有所调整或收敛;新兴经济体正蓬勃发展,银行的跨国经营正处于探索阶段,有上升趋势却也易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两者综合,使得国际银行业的BII分值多在23~26区间徘徊,并随全球经济起伏而波动。

2.      发达国家银行国际化水平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银行,但差距逐年收窄

根据BII测评体系,发达国家银行得分始终在30分以上,发展中国家银行BII分值近三年刚刚超过10分。从国际化水平来看,发达国家银行国际化探索早、水平高,短期内不会被发展中国家银行超越;从国际化发展来看,发达国家银行BII基本持平不变,发展中国家银行BII持续攀升,反映了近十年来不断扩大的国际化脚步。

3系统重要性银行国际化水平始终居于高位,为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5

系统重要性银行中除中国的4家银行外,均来自发达国家且国际影响力深远,悠久的国际化历史奠定了这些银行较高的国际化水平。而在本期报告中,非系统重要性银行里亦有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银行,它们虽未进入G-SIBs名单,国际发展却依然可观,因而平均水平相比发展中国家银行仍高出0.5~1倍,但国际化上升趋势不甚明显。

4. 欧洲国家银行国际化表现优异水平,金砖国家银行国际化水平接近

欧洲银行业2016年平均BII44.63,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优异的国际化表现得益于欧洲各国紧密的地理与经济联系,以及早期银行业的先发优势。金砖国家银行2016年平均BII分值达10.38,各国大银行国际化水平相近,表现尚佳。

5.中资4家银行进入G-SIBs名单,全球影响力获进一步认可

    中资银行是唯一进入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但BII平均分值距离其他发达国家银行尚有不小差距。2016BII表现最佳的发展中国家银行同样为中资银行——中国银行(BII数值26.62),南非标准银行、巴罗达银行、俄外贸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则进入了排名前30位。